他温柔的替他擦掉眼泪,轻声道:“陆清,我没有讨厌你,相反,今夜见到你,我挺喜欢你的。” 乖乖巧巧的,很可爱。 顿了顿他又说道:“咱们两个之前从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这种事一定要相爱的人才能做。不过咱们两个既然已经成婚,今夜之事便不着急这一时半会,不如先这样搭伙过日子,慢慢培养感情,你觉得如何?” 等宋声说完,发现陆清哭的更厉害了。 他抽抽噎噎道:“相公、相公是嫌弃我是个哥儿吗?” 宋声赶紧摇头否认:“不是,我没有嫌弃你,只是觉得我们两个暂时没有感情基础,想着先培养培养感情,你千万不要误会,我真的没有嫌弃你,不哭了好不好?” “……好。” 听见宋声温柔的哄他,陆清心里头稍微安心了些,相公没有嫌弃他就好。 只是他虽然嘴上说着好,心里多少还是会有些胡思乱想。出嫁前阿爹专门把他叫到房里把他教导了一下,还说男人头一次成婚会不知节制要的厉害,让他多忍着些,等怀上孩子就好了。 可相公怎么跟阿爹说的不一样呢? 不过其实仔细想想,相公说的也对,嫁过来之前他也只是听媒婆说过宋声如何如何,阿爹也找人打听过,说他是个书生,又最得家中疼爱,他嫁过去只要勤勤恳恳本本分分的,以后日子肯定不会差的。 他本人是没有见过宋声的,也不曾与他相处过,一朝成亲就要与一个陌生人耳鬓厮磨同床共枕,确实很不习惯。 可是乡底下不都是这样吗,多的是盲婚哑嫁。 相公会不会是在骗他? 可是相公看起来很好,一双眼睛像是会说话似的,长得也好看,对他说话也好温柔。 他决定相信他一次。 在这个世道,宋声如果把陆清休了,陆清会被整个村的人看不起,所以宋声不敢说如果以后你有喜欢的人放你走成全你之类的话。 而且陆清长的很符合他的眼缘,他决定先慢慢培养感情,尽他所能的对他好。 陆清年纪还太小,身体还在发育生长,并不适合怀孕生孩子。等过个两年,身体发育成熟了,再行那档子事对身体更好些。 想到书里面陆清的结局,宋声就忍不住心疼。不自觉的抚了抚他的背,又像是安慰似的摸了摸他的头,最后将手搭在他的细腰上,沉声道:“睡觉吧,什么都不要怕,有我在呢。” 陆清初到陌生的环境,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从坐上花轿开始他心里一直都忐忑不安。 毕竟自己是个哥儿,对方却是个读书人,怎么看都不般配。就算以后宋声考不上秀才,但他会读书识字,去找个账房先生的活计还是可以的。可他呢,除了会洗衣做饭,别的什么也不会。 要不是对方家里穷,爹爹给的嫁妆多,这门亲事也轮不到他。 不过今天见到宋声之后陆清心里踏实了许多,相公看起来好温柔,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好。 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就算心里有些不安,但心思简单,很好哄,没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第3章 第二天早上,宋声起床后走出屋门,就看到灶房里升起的袅袅炊烟。 新媳妇儿成婚后头一天都要起来做饭,这是他们乡底下的规矩。 宋家人口多,张杏花有三个儿子,宋老大,宋老二和宋老三。 大房宋老大跟媳妇儿林氏育有两子一哥儿,大儿子宋平,今年二十有一,已经成亲了,有一个五岁的儿子。二儿子宋峰,今年二十岁,已经娶妻,有个三岁的女儿。三儿子宋玉,是个哥儿,今年十六岁,已经许了人家,还未成婚。 二房宋老二跟媳妇儿赵氏育有一子一女,大女儿宋英,今年十九岁,已经嫁人了。二儿子宋成,今年十六岁,还未成婚。 三房宋老三跟已故媳妇儿罗氏育有两女一子,大女儿宋冬二十一岁,已经嫁人,老二便是宋声,如今刚成婚。老三是女儿宋夏,今年十四岁。 宋家上上下下加起来有十几口子人,陆清饭做的少了便不够吃。一大早他就起来跟大房家的大嫂孙氏也就是宋平媳妇儿请教了一下该做多少饭合适。 孙氏为人和善,耐心跟陆清说着需要注意的地方。 昨天办宴席剩下了不少饭菜,今天他们就是吃这些剩饭剩菜。 虽然是剩饭剩菜,但毕竟是办喜事剩下的,肉也剩下不少,陆清只要把饭菜热一热,然后多蒸一些麦饭就可以了。 陆清平日里在家也都是他做饭,洗衣做饭这些活他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做了。 他爹早死,生下他的阿爹是个哥儿,带着他生活很是不易,后来改嫁了。 只是改嫁没多久,他后爹也出了事,村子里的人都骂他和阿爹是扫把星,而他也一直到了十六七岁都没能嫁出去。 好在阿爹一直都很疼他,后来为了他也没再改嫁,就守着他过日子。靠着手巧,做一些手工拿到集市上去卖,给他攒了一些嫁妆。 陆清起得早,毕竟新婚头一天,他得勤快点,免得被夫家嫌弃。 不多时,一顿香喷喷的早饭便做好了。 肉香飘满了院子,引的大房的两个孩子大毛和大妞围在灶房斯哈斯哈的流着口水。 两个孩子也不怕生,脆生生的说道:“婶婶,你不光长得好看,做的饭也好香呀!” 陆清被夸的脸一红,伸手给他们俩拿了点锅边的麻焦叶吃。 昨天新炸的麻焦叶吃起来又脆又香,上面还撒了芝麻。这东西得用油炸,平日里是不会费油做这个东西的。昨天是办喜事,喜席上这道菜是传统,小孩们最爱吃。 俩孩子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也就是这会儿的功夫,二嫂李氏也割猪草回来了,人齐了,就能开饭了。 家里人多,吃的是大锅饭。饭是用一个大盆儿装的,跟小山似的装了满满一盆儿。 这会儿太阳刚露头,露水不重,一家人搬着桌椅板凳到院子里吃饭。 张杏花老汉死的早,一个人拉扯三个儿子长大,很不容易。三个儿子也孝顺,这是让她最欣慰的。 张杏花说道:“以后清哥儿就是咱们老宋家的人了,以后咱们老宋家心往一处去,劲儿往一处使,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来,吃饭!” 张杏花发了话,一家子人开始吃饭,她自己是有闺女的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倒不严重。她给大毛和大妞都盛了碗肉,俩孩子虽然一个五岁一个三岁,但已经能自己把扒饭吃肉了。 到了宋声这,张杏花不仅给了他盛了碗肉,又把煮好的鸡蛋给他拿了一个,“声儿啊,你读书辛苦,多吃点。” 肉眼可见的偏心,但看旁人都没太大反应,大概是已经习惯了。只是宋声却不能任由她这么做,大伯母一家和二伯母一家虽然嘴上不说,但日子久了,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意见,他不想弄得跟书里一样最后分了家。 本朝建朝时间不过几十年,因为朝代更迭,发生的战乱只多不少。老百姓靠天吃饭,时道不好的时候还会出现灾荒,因此人口急剧减少,大量荒田等着耕种。 朝廷有法令,田地是按家中的人丁分的,不论男女都能分到田地,只是男丁分的更多一些。 《景田令》规定,年满十八岁的男丁每人可以按人头分到十亩世业田和五亩活业田,而成婚后的媳妇儿和哥儿在夫家按人头可以分到五亩活业田。 世业田不准买卖,又称为祖田。而活业田是可以进行租赁买卖的,但人死了官府就要回收回去。 所以家家户户都希望人丁兴旺,多生孩子就能多分些地,对他们这些世代耕种的人家来说,田地就是他们的根儿,能生孩子就多生几个。 只要爹娘在,除非家里矛盾难以调和,日子过不下去,否则是没有人会分家的。对他们来说,分家就意味着一个大家庭的没落。 原书里宋老大和宋老二都老实憨厚,就算老母亲偏心,也没有提过分家的事。一直到后面宋声三十多岁的时候,把家底儿败了个精光,大房和二房才提了分家。因为分家的事儿,张杏花气得大病了一场,身体开始每况愈下。 宋声一看他大伯二伯家的堂哥堂嫂都没鸡蛋,他道:“奶奶,今天肉多,鸡蛋也够吃,咱们全家一人一个好不好?您也吃一个,别总把东西省下来给我们吃。” 鸡蛋在乡底下属于荤腥,平日里没个什么事儿是很少吃鸡蛋的。昨天办喜事村里人送了不少鸡蛋过来,这会儿他们家是不缺鸡蛋吃的。 张杏花闻言眉开眼笑道:“我们声儿真是孝顺,好,一人一个,奶奶也吃。” 张杏花虽然偏心,但对自己却是舍不得的。平日里有什么好的她都给家里人留着,更何况当初带着宋家三兄弟讨生活那么艰难,她都没有想过改嫁,所以老宋家的儿子都很孝顺敬重她。 对于陆清这个新夫郎,张杏花也爱屋及乌地关心了几句,给盛了肉和鸡蛋过去,让陆清心里多少踏实了些,最起码宋家没有嫌弃他是个哥儿。 而且吃饭的时候宋声还给他多加了一块肉到碗里,他脸微微一红,觉得相公待他可真好。 吃过饭就是收拾碗筷,刷锅洗碗。 陆清在一旁收拾着,他把收拾好的碗筷放到之前洗菜的盆里面,里面洗菜的水还没有倒,先用洗菜水过了一遍碗筷。 大嫂孙氏也来帮忙刷锅洗碗,二嫂李氏则是忙着给家里的鸡打鸡食。 没一会儿,碗筷就洗好了,锅也刷好了,灶房也都收拾干净了。 如今是十月,秋收刚忙完,正是农闲的时候。 宋家的地多,光是耕种就要花许久。宋家没有牛,现在的农具又都简陋,就算遇到大旱天也只能自己挑着水去灌溉良田,基本上收成如何全看老天爷。 吃完饭后家里的男人都去田垄上种豆子、油菜和萝卜了,女人们就在家洗衣做饭缝缝补补。 宋声学堂放了农假,还没开学。 他看着家里人都忙里忙外的,刚拿起锄头要跟着他爹和堂哥们下地干活,就被家里人劝阻了。 “三弟,你别跟我们一块儿去地里了,一会儿该把你衣服弄脏了。你就在家里好好读书就成。” 即使宋声考了几次都没考上秀才,但此时的宋家人依旧坚定地认为宋声是块读书的料,觉得他以后肯定能考上。 景朝对秀才的待遇可是很高的,不仅见了官老爷不用下跪,还能免一家人的人丁赋税,好多乡绅富豪为了少交点赋税,便给这些秀才些好处,将田地挂在他们名下,可以少交不少税。 更重要的是,成为了秀才就一脚踏入了举人的门槛,有了待考资格。 如果真的走大运,考上了举人,那以后就能改换门楣光宗耀祖了。
46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